發布時間:2022-05-07 10:14
下午6點,宣漢縣桃花鎮鎮政府旁邊的“民心廣場”熱鬧起來,不少居民開始彩排健身操,準備參加縣上組織的運動會。這個“民心廣場”是桃花鎮黨委政府關注民生、緊盯群眾多年期盼,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,建成的一個功能齊全、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休閑廣場。
桃花鎮位于宣漢縣城中部,因唐代時期“桃花”貢米而得名。近年來,該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“桃花米”這一產業壯大農村經濟,鄉村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觀。但鄉村文化發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狀況,已不能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精神層面的需求。
由于沒有一個像樣的群眾活動場所,該鎮居民總是以打麻將、玩撲克來消磨時光,又或成群結隊沿著鄉村道公路散步。春節前,該鎮黨委書記王代林了解到群眾急需一個健身場地,便立即著手研究這一工作。為了體現大家的事情大家辦,建設方案交給大家定,有問題大家想辦法解決,最終確定自捐自建方案。
在廣場的籌資和建設過程中,該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凝聚共識放在第一位,建設方案出來后,鎮村干部首先捐資5萬多元。得知桃花鎮要建“民心廣場”,在外鄉友和村社群眾熱情高漲、參與度甚廣。在1100多位捐資人員中,年齡最大的89歲,最小的12歲,其中有在外工作的桃花人、有幫扶桃花的各級各部門的領導、有與桃花毫無關聯的外鄉人,他們把部分積蓄捐出來用于廣場建設。
家住桃花鎮街道的萬正平在廣東佛山家具行業打拼,當得知家鄉建設廣場的消息,便立即返鄉捐資5500元,又專門騰出一間臨街門市,作為廣場施工人員的臨時辦公室。自工程開工以來,萬正平就一心撲在工程建設上,他不僅是施工員,還是質量監管員,臟活累活搶著干。
據萬正平介紹,8000多平方米的廣場建設涉及桃花坪村20多戶村民的土地,還要遷兩座墳。讓他沒有想到的是,在征求涉及土地村民意見后,大家都積極支持配合,整個工程推進相當順利。
建成的民心廣場現已成為鎮上居民的主要休閑場所。在其建設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條在基層建立“有事好協商、遇事多協商”的協商議事、協商辦事的機制。該項目有力助推“樹立文明新風、助力鄉村發展”等相關活動深入開展,營造了美好的鄉村生活氛圍,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,對鄉村振興起到了強有力推動作用。
□達州日報社特約記者 張崇耀 文/圖
來源:達州日報網